精选文章
发布时间:赵若希 杨昭
  |  
字数:3072
  |  
阅读量:

摘 要:彝族的音乐文化艺术,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民族音乐传统中十分珍贵的财富。但是一般彝族原生态器乐多以独奏的方式出现,有时也只是同一种乐器进行简单的齐奏。因乐器音准、指法的不规则性,很难统一,并未出现多种器乐的合奏形式,也并未将此行是推广传承。《萨拉洛》是我国第一次将彝族原生态器乐合奏曲搬上舞台,也是我国至今一首绝无仅有的一首原生态彝族器乐合奏曲。

关键词:彝族;原生态器乐;合奏;拓展

彝族——这是一个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能歌善舞的民族。是我国具有古老文化和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之一,彝族的音乐文化,具有十分久远的历史。

彝族的民间器乐传承了本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具有丰富的遗存,鲜明的性格,呈现出与原始性民族性的历史形态。按照当地独有的风俗习惯,人们歌唱的形式受到了限制,所以他们经常通过葫芦笙、马布、巴乌、口弦、月琴、羊皮鼓等的这些常见的原生态乐器表现不同的情绪。因乐器音准、指法的不规则性,很难统一,并未出现多种器乐的合奏形式,也并未将此形式推广传承。《萨拉洛》以新的形式展现在第六届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上,并荣获器乐类专业组一等奖。这是我国第一次将彝族原生态器乐合奏曲搬上舞台,也是我国至今一首绝无仅有的一首原生态彝族器乐合奏曲。

1 《萨拉洛》曲目介绍

1.1 《萨拉洛》创作手法

《萨拉洛》此曲为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器乐教研室主任杨昭老师在2010年所创作,曲名为彝语的汉译,意为少女换裙的仪式,代表当地彝族少女在仪式后成年了,能够独立自主的生活,也标志着彝族少女的黄金时代的到来,该音乐将多种彝族器乐相融合,这是杨昭老师针对当前我过音乐史在彝族器乐合奏这一方面的空缺,多次深入大小凉山探访当地的彝族同胞并学习他们的音乐包括一些器乐的制作,是不断思索和研究之后的辛苦结晶。本首原生态器乐合奏曲十分贴近彝族本民族的生活风格。本曲加入了舞蹈、表演、是边舞边演奏,增添了画面感。以往没有完全是彝族原生态器乐合奏曲,而此曲打破了传统,创造了新的演奏形式,传承并发展了宝贵的原生态民族音乐文化。《萨拉洛》引子以巴乌主奏,月琴、口弦、葫芦笙运用带有彝族风格的和声作为铺垫,描绘出了四川大小凉山高低起伏的山谷,小河淌水幽静秀丽的景色。扮演彝族的毕摩用彝语念主持词,来主持彝族少女的换裙仪式以及对她们幸福生活祝福。第一段是四个彝族的阿米子(彝族未婚女性)弹奏着口弦慢慢的出来,用她们天真浪漫、活泼可爱的舞蹈表现出现在生活的幸福美满,邀请大家来参加她们盛大的成年礼。其中月琴、葫芦笙作为伴奏,口弦为主旋律,羊皮鼓为其打节奏。接着是四个月琴出来弹奏,只有口弦伴奏,若隐若现,月琴分为两个声部进行合奏,声音轻快明亮,旋律动听。之后毕摩敲着羊皮鼓主持者仪式的正式开始,节奏加快。月琴首先出来,紧接着是马布,表现的情景是成年的彝族姑娘为这些阿米子庆贺。第二段是典型三拍子舞曲节奏,巴乌先进行独奏,柔美动听,巴乌过后是口弦进行独奏,之后是马布,分别像大家展示器乐的风格,也表示每一种乐器代表着不同的风格人物,向阿米子们说着祝福的吉祥话。第三段由羊皮鼓的欢快节奏加上多种彝族器乐的合奏将乐曲推向最高潮,演奏出欢乐的旋律,全体在欢快祥和的气氛中完满结束全曲。

1.2 曲中乐器简介

口弦:口弦是彝族当地最普及也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乐器之一,口弦并没有固定的节奏或曲牌,即兴的演奏方法为主,彝族的口弦分为竹质和铜质。它们由各不同数量的簧片构成的。演奏时,将簧片打开排成扇形,左手拿着底端放在唇间,右手负责拨弹,以口、唇、舌型的不断改变,发出音色和音高也不同。每一片簧片还能发出一系列的泛音,带来丰富多变的音色变化。

月琴:“月琴”也是是彝族人民最喜爱,最有代表性的乐器。琴颈和面板上装有竹制的品。彝族的月琴,音箱分为扁平正圆形或八角形的形状,有二、三、四根弦不等,以骨头、牛角或拨片弹奏。改革后的月琴品位增至24个,按十二平均律排列,用金属弦或尼龙缠弦,月琴曲调丰富多彩,手法变化多样,乐曲结构独具民族特色。

马布:是彝族独有的一种簧片乐器。马布的结构和外观均与小唢呐相似,但管用竹管制成,哨子也不是双簧而是单簧。演奏时,手指高快的弹动音孔,可以演奏出高八度的泛音。民间一些熟练的演奏者,还通过用牙齿紧压簧片以缩短它的有效振动部分,使它再增高几个音,把音域进一步扩大到十二度或十四度,从而满足了一般演奏的需要。

相关文档:
简述一种新型的机械自动泡茶杯
高职高专应用文教学现状和方法探析
展望“民生工程”新目标
探析实现火力发电厂消防系统优化的措施
发电机同期并网调试经验谈
本土文化认同与回归的价值思考
由纸媒到网媒:英国《独立报》的转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