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章
发布时间:刘岩芳
  |  
字数:1916
  |  
阅读量: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是对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体现,是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中国历来是一个重视家国情怀的国度,当代中国人必须传承这一传统美德,,而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老师,深知家国情怀理应成为我们道德与法治课所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这些“静待开放的花朵”需要理解其中的含义,践行其中的理念,在大爱的浇灌下茁壮成长。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我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做法:

一、依据教材内容,了解中国知识,培养家国情怀。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改革,坚持"德育为先",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家国情怀,思想和品德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中,二年级上册有这样一课《欢欢喜喜庆国庆》,大部分同学一提起国庆,学生的脑海中可能会闪现“放假”“游玩”等字眼,他们不清楚国庆节本身的含义以及国庆节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因而借助这一话题让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了解国旗、国徽、国歌等这些象征国家的元素。本课中还安排了昔日的开国大典和时值烈士纪念日缅怀先烈的两个场景,让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来之不易。目的是要儿童知道自己与国家紧密相连,从小养成热爱祖国、忠诚于自己的国家、关心国家命运的公民意识。有了这样的国家意识、爱国情感,体会到“国荣我荣,我荣国荣”的关系,一定会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利用优质资源,实现价值引领,培养家国情怀。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快速发展与高质量教育的匮乏两者间的冲突越来越严

重,人们追求高质量教育,而这种优质教育资源是稀缺资源。对于小学家国情怀的培养,我们更是千分小心、万分注意教学资源的选取,这就使我们在选取优质的教学资源时心生畏难情绪。在这次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有幸获得了市级资源,空中课堂的成立,让我们很多没有抓手,不知如何是好的老师,能够得到有效且优质的资源,对于教学我们更有信心,对于家国情怀的教学我们有了高质量的价值引领,这对于教师或者对于学生都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虽然不愿这疫情爆发,但优质资源的共享,确实是我们迫切需要的。

三、结合时政新闻,身在其中,感知天下事。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不仅体现在静置的教材中,更多的体现在动态的成长情境中。因此,以时政引导学生,成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时代小主人,就是一件常抓不懈的树人重点。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以课程标准为基准,结合教学内容,引入时政知识,引导学生共振在国家发展的脉搏中,与祖国同呼吸,切身感悟到祖国的伟大。

比如:利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解读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直到现在依然使我们每一个人牵挂着。疫情爆发期间,国家果断封城,人民团结一心;面对有可能感染的情况下,依然挺身而出的勇敢的“逆行者”们;每个人都严格遵守国家的规定,你冲锋在一线,我坚守住二线和地方;举国上下一盘棋,就像约定好的一样,一起对抗疫情的蔓延……其中,有很多人为国为家为人民,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截止到现在,中国之外,世界各国,依然有的国家疫情在肆虐!然而,中国,已渐渐成为一方净土!在强有力的大数据面前引领学生,使他们深深地感悟到,“我所见真实见,我所不见国之震撼”!这就是“有国才有家”的印证。

接下来引导学生分析,疫情之下大家各自承担的责任是什么?在学生们分享家人和周围人的行为后,从而启发学生找到自己当下的责任和使命,并勇敢的承担起来!学生们在我的引领下,从上到下,由远及近;由国家到小家,由大家到自己,真实地将自己融入到了祖国的命运中,深深地为祖国能够这么快的控制住疫情而感到无比的骄傲、自豪,更加清楚自己肩上的重任。

这就是我引导学生们身临时政中,感悟天下事,入强国之怀,尽己之责任!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能够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学生们也能够了解到中国的强大和内心被激起的爱国思想。但不能仅仅停留在一时表面的思想状态上,还应该不断引导学生们反复去践行,内化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的言行中。少代会上卢勤老师说:“只有感动才能行动”,如何让学生们真正的“感动”,培养家国情怀如何做到更深入,让学生们真正发自内心的行动起来。从小事着眼,筑好立德根本,让树人大计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简述一种新型的机械自动泡茶杯
高职高专应用文教学现状和方法探析
展望“民生工程”新目标
探析实现火力发电厂消防系统优化的措施
发电机同期并网调试经验谈
本土文化认同与回归的价值思考
由纸媒到网媒:英国《独立报》的转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