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章
发布时间:陈淼
  |  
字数:3143
  |  
阅读量: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基础教育改革迎来了“以核心素养为引领”的深层次改革阶段。在“进一步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改革新时期,素养表现型教学顺应了社会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和适切性。在素养表现型教学中,探索可见的可评价的语文学科能力就成为了推进课堂转型的有力抓手。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语文素养内涵丰富,它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一句话,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

语文素养的外延可以概括为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料、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高雅的言谈举止。必要的语文知识,它可以包含语文课堂学习中的汉字、语法、修辞、阅读、写作知识。丰富的语料可以包括识字量、词汇量、语段积累、成篇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包括学生的朗读、默读、听话、说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形成良好的语感。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含勤查工具书,不动笔墨不读书,认真听讲,书写整洁的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包含高尚情操和趣味、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科学态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文化营养。

高雅的言谈举止,是指学生具有儒雅的气质和文明的举止,和他人沟通和交际的素养。所以,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学科素养中,能够以可见的形式在素养表现型课堂上呈现的语文能力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1.表达能力

表达是在思维的驱动下,运用语言文字呈现个人对事物的看法或认识、对事情的见解或感情的语用素养。表达力是学习的基础素养,是思维参与下的言语能力。语文教学中的表达力分成了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口头表达在语文学习中,主要表现为口语交际、课堂回答问题、个性化复述或演讲以及朗读。书面表达主要表现为作文能力,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表达,在不同的年段有不同的具体要求。仅1-2年级统编教材中就出现了14次关于表达的课后习题。

从这些习题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从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开始就在进行句式的表达训练。训练的要求很具体,例如:尝试使用叠词,方位词,形容词,动词,这样的表达指导指向对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除了词语的练习,还有固定句式的搭配,例如: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通过固定搭配的句式训练,指向儿童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当学生的这些知识积累转化为能力的时候,在任何情境中都能实现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清晰性、生动性、逻辑性。而这种表达能力是在每一天的学习中以最直观的样态呈现出来,让人对学科能力进行评价。

2.想象能力

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存在于人脑中的特殊思维方式,是创造力的核心。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见识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最早期是无意想象,然后到有意想象,更进一步是再造性想象最后达到创造性想象。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并不只是人类在场的总结,还包括对那些不在场的认识,这些都需要想象的参与。理解知识也同样需要想象力。在我们进行理解知识时,只有当我们的心理结构与这些知识的规则、结构、形式保持一致时,才能理解它。尽管不同的知识、技能,有不同的理解过程,但是都有一种共同的不可或缺的理解要素,即想象力。理解知识时,必须通过想象力来容纳人们在学习中使用的材料、知识、技能与经验等形式,这样的想象力,我们把它称作学科想象力。

相关文档:
简述一种新型的机械自动泡茶杯
高职高专应用文教学现状和方法探析
展望“民生工程”新目标
探析实现火力发电厂消防系统优化的措施
发电机同期并网调试经验谈
本土文化认同与回归的价值思考
由纸媒到网媒:英国《独立报》的转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