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章
发布时间:文理导航
  |  
字数:文理导航
  |  
阅读量: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利用学校教育这一载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小学语文进行有效融合,让小学阶段的学生增加民族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犹为重要。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学语文;策略
   福建省寿宁县的北路戏于2006年5月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新时期的北路戏创造性地融入“红色下党”“梦龙文化”“廊桥文化”等优秀地方文化元素,是新时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财富。“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正被越来越多的群体关注。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小学阶段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形成,优秀传统文化对这个阶段学生的影响举足轻重。目前,一批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中华优秀文化正走进课堂,走进教材,成为校园一道别致的风景。而小学语文因其学科的特殊性,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学科交融的“主战场”。就目前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形式比较丰富,以寿宁北路戏为例主要表现在:①以地方校本教材开发为主。这些教材基本能做到选材精当,基本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②注重趣味性。规避教科书式说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③知识与活动并重。能结合学校文化艺术节及“我们的节日”“戏曲进校园”等,拓宽北路戏的表现空间。④表现形式较多样化。能做到图文并茂,寓教于乐。不足之处则在于:
   (一)没有达成统一性认知,“各自为政”式随意泛滥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有章可循,主要在于语文教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着交叉点、互通点、相似点,易于学生对资源的感知、整合、重组,既能增加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拓宽学习渠道,反之又能让优秀传统文化扎根小学生幼小的心灵世界。主旨清楚不过了,但真正操作起来却是“捉襟见肘”,谁也不服谁,最终造成参与研究的学校、教师没能达成统一的共识。
   (二)没有形成规范化平台,“自由发挥”式普遍存在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工程。单凭某些人就“势单力薄”,也不是只靠一拔人的“锲而不舍”,更不是“走台作秀”“心血来潮”。它关乎一个孩子的成长,必须要严谨对待,容不得一丝的自由式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涉及到学科的整合,势必熟知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科特点、整合要素等,势必以规范化的平台指引,而不是“囫囵吞枣”般强制灌输,也不是“拿来主义”式生搬硬套。就目前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令人堪忧,规范性平台的建立需待时日。
   (三)没有建立研究性体系,“浅尝辄止”式任由滋生
   前文提到,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形式比较丰富,透过看似热闹的“面纱”,有几个问题亟待解决:①融合的实效性。是单纯制造“虚假的繁荣”,还是真真切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②融合的时机性。是罔顾学生特点,还是精准把握机会?③融合的科学性。是纯粹为了学科整合而整合,还是做到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笔者认为,一切不能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手段终将“无功而返”,惨淡收场。众所周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优秀文化传承的有力尝试,它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急功近利。如果肤浅地停留在表面而没有深入研究,最终只能造成优秀文化的流失。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尝试
   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基于对其进行批判性与创新性传承,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需要教师做得不仅仅是融入课程、走入课堂如此这般简单,而是要在实践中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粹,做到目标清晰、精确定位、有益探索、不断完善。
   (一)情境教学——精准把握切入点
   《大禹治水》(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总结环节,学生按照提示完整地复述“大禹治水”的故事,按理说教学可以告一个段落。看着学生意犹未尽的样子,一教师顺势引导:在我们家乡的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一位治水有方的名人。大家想知道吗?牵引着学生浓厚的兴趣,教师截取北路戏《寿宁知县冯梦龙》片段。视频中北路戏独有的表现手法、优美的舞台布景、别样的人物造型、明快跳跃的唱腔……瞬间“圏粉无数”,一个二年级的孩子第一次以这样独特的方式,如此零距离接触大名鼎鼎的冯梦龙。笔者有理由相信,日后再与冯梦龙的作品相遇时,学生定当如逢故知。他们会莫名地喜欢上这位知县,也爱上了他的文学作品,而冯梦龙文学作品中的许多精华恰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二)实践教学——精心设计交汇点
   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一课时,一位教师以“我是北路戏宣传员”为主题进行指导。五年级的学生对北路戏已有交集,,但熟识肯定谈不上。课前学生就需要查找相关的文字、视频、影像等资料加深认知,这是知识层面的交汇;口语交际时学生广开言路,各抒己见,这是能力层面的交汇;课后走进北路戏传承中心实地查看,有条件的还可以表演一些简单的曲目,受到爱祖国爱家乡的感染熏陶,这是思想层面的交汇。
   (三)交叉教学——精细创设生成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是语文学科的“独角戏”,需要跨学科、跨年级的交叉教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植根于艺术类、实践类、文化类等课程,通过不同学科、不同渠道、不同方式的有效整合,促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认同、审美认可、情感认知。
   多学科参与。选择彰显时代精神的名篇,如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时就可以参照北路戏的经典剧目《少年张高谦》的艺术表现形式。语文教师负责创编唱词,音乐教师负责谱曲、舞美,美术教师负责造型设计,信息技术教师录制,外聘教师负责唱腔指导。各学科各司其职,凌而不乱,学生乐此不疲,效果颇好。

相关文档:
简述一种新型的机械自动泡茶杯
高职高专应用文教学现状和方法探析
展望“民生工程”新目标
探析实现火力发电厂消防系统优化的措施
发电机同期并网调试经验谈
本土文化认同与回归的价值思考
由纸媒到网媒:英国《独立报》的转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