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章
发布时间:黄静雅
  |  
字数:2944
  |  
阅读量: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在高职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效整合,可以更好地实现以学生为本,以应用为目标的多层化多元化的英语教学,从而使英语学习不局限于课堂之中,学习内容延伸到书本之外。 本文将结合《职业英语》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对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课程在高职院校中的的必要性及影响课改实施的因素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课改;职业英语;教学设计

1 《职业英语》实施信息化课改的必要性

1.1 课程性质决定其必要性

《职业英语》承担了英语学习从应付考试到实际应用的过渡功能,有必要把英语学习内容从书本拓展到更真实的语境之中。然而,强调应用为主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面对一些传统教学模式下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一,,学生英文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目标不一,而教学时间有限,难以“因需施教”、“因材施教”,第二、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方法还停留在做习题、听讲解阶段,没有在真实情境中应用英语的学习习惯,第三、学生留给英语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学习途径单一,主要还是依赖160多课时的课堂学习,这使得英语应用能力得不到足够的内化,而只有把所学知识通过足够的练习内化为自发的语言习惯之后,才能真正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职业英语》的信息化教学主要改革方向就是要应用大量网络资源和虚拟功能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把英语学习的课堂扩大到教室之外,把英语学习的实践延伸到一周4课时以外,把英语学习内容由书本范围以内扩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有了自由选择的余地,就多了主动学习的热情;发现了书本外的英语语言内涵,就多了另一个认识生活的视角。

1.2 信息技术的性质决定了其必要性

信息化教学从广义上讲就是在过程中运用网络技术的教学活动,具有交互、共享、自主、探究、合作的特点。其原则就是通过应用信息化手段,将学生、教师、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等教学四要素进行全新构建,建构更加开放的,能促进学习发展的教学环境,注重“教学并重、教学合一”,提倡学生与教师的平等、深度互动。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展示、交流、搜索、模拟工具,既可极大丰富教学资源,又可模拟真实情境,还为教师与学生在课内外进行有效而及时的沟通、学生之间的互助交流提供了高效而稳定的平台。因此,信息技术与高职英语教学相整合,不仅可以创新教学模式,扩充教学内容,提供真实语境,增强学生学习的实践性,主动性和自主性,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以信息技术辅助英语学习和应用英语的策略以及深入学习和研究的能力,促进他们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

2 影响《职业英语》信息化课改实施的因素

2.1 教学资源形态

康淑敏(2015)把信息化课程的教学资源分为三种形式,分别是模块化主题式教学资源、多模态素材型教学资源和生成性教学资源。要求教学资源具有延续性和开放性,采取师生共同参与、动态建构的方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持续地创造性的建设开放性教学资源,形成纸质与数字化融合的互补性课程资源。

就《职业英语》而言,教学素材的来源不再仅仅是教学初期教师选定的一本或几本纸质教材,而是充分重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将素材建设权由教师独享走向师生分享,允许并鼓励学生添加自己的语言学习和应用素材;教学资源除了教师准备的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等预设型资源更注重教学过程中自然生成的资源,包括师生在研讨过程中形成的见解、教材空白点补充、背景信息的添加、课程实施的建议和学习反思等过程性资源,突破传统课程内容形态和内容的纵向组织结构。分散的语言知识按照知识的内在结构被分配入主题不同的各个模块,资源内容由单一的“去情境化的”语言素材转为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汁原味的素材,如英语国家的报纸杂志、文学作品、影视产品和国外大学课程中的未经删减修改的“真实情境”中的语言素材。

2.2 教学组织方式

康淑敏(2015)指出,教学组织方式的变革主要体现在教学信息的传递方式上。高职英语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多为线性教学信息传递方式,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而信息化课堂强调多向信息传递,建立相互尊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将课堂话语权由教师独享转为师生分享,削减教师讲的成分,增加学生展示的分量,注重对学生主动探究式研究性学习的引导。

相关文档:
简述一种新型的机械自动泡茶杯
高职高专应用文教学现状和方法探析
展望“民生工程”新目标
探析实现火力发电厂消防系统优化的措施
发电机同期并网调试经验谈
本土文化认同与回归的价值思考
由纸媒到网媒:英国《独立报》的转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