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章
发布时间:李芳芳
  |  
字数:3118
  |  
阅读量:

摘 要:高职传统的英语课程知识观是把学习主体和课本知识进行分割,在此过程中忽略了知识本身就是人类在运用自身的智慧对世界进行探索的产物这样的客观事实,难以表现出人类的发展和课本知识的内在联系;本人将回到回到英语课程与教育向结合的基础,也就是知识的内在结构和人的生命本性的内在契合,进而阐述了高职英语课程知识观要想发展应该从“人知分离”向“人知融合”转变的新观念。

关键词:高职英语;校本课程;生命本性;知识观

1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

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而开展的课程设计、试验、评价、管理等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补充了国家课程的开发以及地方课程的开发,其优点是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提高老师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改善学校的本性环境、提升学校所在地方的整体文化水平、更加突出学校的特色等。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校的独立自主及持续发展。

2 传统高职英语课程知识观及其局限性

2.1 课程知识本质观:客观化

高职英语传统的知识观是以传统的哲学知识体系为基础,秉持对知识认识的本体论立场、客观事实立场,其本质就是从人类宝库中“精选”知识[2]。高职英语和其他的知识一样,是通过长期的自然改造以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取的认识成果,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属性和内在联系,具备了客观性、普遍性、中立性、确定性以及终极性等特性。对于学习主体而言,它们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不容怀疑的结论,是放置任何地方都为准则的真理;是通过学习主体进行的外在表现,是被学生接受的,有待于他们接受和掌握的符号性的客体化存在。

2.2 课程知识来源观:法定化

传统的课本知识主要围绕“什么样的知识最具价值”,,从而使知识选择的人的尺度和社会尺度的两种价值得以形成。实际上,由于知识选择尺度和价值取向及其具体导向一般由教育管理部门的相关专家共同商定,因此,教育机构所公开的选择标准被看作是课程知识的源泉。经官方认可进入课程领域的知识被视为唯一的、合法的正式课程知识。通过其他渠道或形式列入并呈现在课程领域的相关知识,例如地方课程知识、产权知识、理论知识还有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都被列为非课程知识,同时也被划分在课程知识之外。

2.3 课程知识形态观:文本化

课程知识一般而言都是固定的,因此,通过文本化所呈现的课程知识被看作是其存在的独有形式,并且在官方制定的课程计划、安排以及教科书和相关教学参考资料中都有所体现。这些文本之外以其他形式存在于课程领域的知识,如缄默知识、体验性知识、探究性知识、交往中流动的知识、实践中生成的知识等作为课程知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都被消解。因此,课程知识渐而演化为唯一的书本知识的表现形式。

2.4 课程知识发展观:静止化

官方的课程知识被看作是固定的静止化表现形式。因此,它是固定的必将被学生所接受的文本,是无需修改的、至高无上的永恒性真理,其所包含的意义以及注释都是无需修改的,是需要学生去完全接受的一种客观性真理。所有人都要虔诚地接纳它、传承它,切忌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看待和注释它,更不能对其进行篡改和曲解。所有人都只能全盘接收权威的、一元化的、真理性的注释,而他们自己对知识的个人体悟、理解是没有多大教学价值的,甚至被拒斥于教学活动之外。

综上所述,以往的高职英语课程知识观具有主观性、针对性、继承性和发展性等特点。因此,以往的课程知识观很容易会把人的生活和知识拆散开来,并且认为人的成长旨在掌握更多知识。此类知识观不仅将人与知识分离开来,使得知识充满活力的意义被篡改,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重要性,对于课程知识的特殊性与一般知识难以揭示,人与课程知识的内在关联难以体现。更不能对知识价值意义与人的关系得以说明。传统课程知识观是把人的生活与知识相分离,致使人的发展与教育实践中课程知识愈走愈远,成为人发展的枷锁。

2 重建高职英语校本课程知识观

高职英语校本课程的主导是课程知识观的确立。课程知识有何价值,特性所在及生成等一系列问题与人的关联如何?这些问题的答案会直接关系到课程知识观对课程实践的深度广度等系列的影响,对于人生意义实现程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课程知识观的确立是高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石。课程知识的特性何在、有何价值、如何生成、转化和应用、与人的存在关系如何?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所形成的课程知识观会直接影响课程实践的样态、深度、广度和有效度,关涉课程知识于人生意义实现的程度。

2.1 课程知识的价值:不确定性和对主体的依赖性

相关文档:
简述一种新型的机械自动泡茶杯
发电机同期并网调试经验谈
本土文化认同与回归的价值思考
由纸媒到网媒:英国《独立报》的转型之路
基于云服务的图书馆信息检索服务探微
浅谈高中排列与组合的有效教学
浅析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