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章
发布时间:文理导航
  |  
字数:文理导航
  |  
阅读量:

  【摘 要】传统文化是我国上下五千年的积淀,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小学生的责任与使命。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常常是考试考什么,教师就安排学生重点学习什么,忽略了传统文化的渗透,导致小学生根本不知道传统文化为何物,最终使得他们无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为此,在新课改下,教师应在识字写字、古诗词、阅读、写作等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传统文化,以激发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策略
   新课改明确指出:教师应在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让小学生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引导他们从小接受我国古文明传承下来的文化,以激发他们对祖国的情感,深化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小学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讲述一些较为浅显易懂的传统文化知识,可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能使小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上的熏陶、灵魂上的洗涤。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包含了很多传统文化元素,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以知识的传授为主,“满堂灌”、“一言堂”等的现象较为明显,小学生学习的兴致不高,昏昏欲睡、开小差、搞小动作等的情况时常出现。而随着传统文化的渗透,小学生能感受到古典文化自身独特的魅力,进而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自主探究相关内容,可使小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学习的效率自然较高,课堂教学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新课改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将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放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上。语文学习能力、语感、文学修养等,都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传统文化学习,小学生能在古代先哲的文章中自由自在地畅游,能在鉴赏古诗词的同时感受诗人的情怀,能在识字写字中探寻到古文化的踪迹……总之,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小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均得到了提高,对传统文化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从而可使他们终身受益。
   (三)培养学生良好品行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小学生接触到手机、电脑等的机会较多,,当良莠不齐的信息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在小学生面前时,很容易滋生他们利益至上、自私自利的观念,进而导致他们不良行为习惯与个人品质的形成。而随着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能在根本上杜绝错误思想、行为等的出现,进而可培养起小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行,使得他们朝着更加全面化的方向发展。
   (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文化、思想、观念等的总和,是古代人智慧的结晶,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及个人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但目前很多小学生对传统文化并不了解,甚至有的学生潜意识里认为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的文化,并不适合当今社会,这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是文化传播最好的途径,在小学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丰富小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也能为他们指明发展的方向,从而可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和谐健康化发展。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传统文化与识字、写字教学相融合
   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在学习汉字时,往往存在不理解、死记硬背的现象,最终导致写出来的字存在笔顺错误、构成错误等,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偏低。为此,随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可将识字、写字融入传统文化中,以引导小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历程与构成规则,促使他们在知其然的同时,做到知其所以然,进而夯实小学生的基础。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学习《日月水火》部分内容时,教材以图文对照的形式对汉字进行了展示,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日、月、水、火所对应的实际物体较为熟悉,他们在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时,就像在欣赏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画,这可激发小学生探究的兴趣,促使他们感受到汉字学习的乐趣,进而能将课堂教学推向最高潮。
  
   当后续再学习汉字山、石、田、禾时,小学生能自主总结其书写规律,此时他们的思维较为活跃,对知识的掌握也较为扎实。
   总之,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使抽象的汉字变得更加形象化,进而可提高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他们的记忆效果。
   (二)传统文化与古诗词教学相融合
   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師通常借助教参和网络资料对创作者的生平经历与所处时代背景进行阐述,然后讲解古诗词中的重点词句,要求小学生以识记、背诵为主。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有的小学生看到古诗词,就联想到背诵,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为此,随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可创设教学情境,以带领小学生走进历史,促使他们在耳濡目染中掌握知识。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学习《出塞》部分内容时,荒凉的塞外,明月照着边关那些背井离乡的战士们,他们白天忙着戍守边关,到了夜深人静时,看着那一轮明月,他们会想些什么呢?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小学生在观看塞外寸土不生的照片时,内心会感叹战士们生活条件的恶劣,可激起他们的同理心,促使他们站在战士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有的学生会感叹为什么要发生战争呢?此时教师借助传统文化引领小学生走进当时的历史背景,往往能使他们豁然开朗。而在三年级上册学习《赠刘景文》部分内容时,这是诗人写给自己好友的诗句,表达了他对好友的哪些情感呢?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展示秋末冬初的萧条景色,并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引导小学生探究其背后的含义。菊花不畏寒冷,在万物萧条的条件下,依然坚挺在枝头,这也恰恰点明了诗人对好友的忠告,虽然人到中年,但我们依然可以和菊花一样,乐观向上、努力不懈。

相关文档:
简述一种新型的机械自动泡茶杯
高职高专应用文教学现状和方法探析
展望“民生工程”新目标
探析实现火力发电厂消防系统优化的措施
发电机同期并网调试经验谈
本土文化认同与回归的价值思考
由纸媒到网媒:英国《独立报》的转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