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章
发布时间:文理导航
  |  
字数:文理导航
  |  
阅读量:

  【摘 要】构建“德、智、体、美、劳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培养有新思想、有新内涵的劳动者,使新一代的德智体美劳相结合,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快速发展,迎接全面劳动教育的真正冲击。劳动教育是健康成长的基础和保障。本文将“劳动育人“的思想有机地融入到中学教育中,深入挖掘中学教育中的德育因素,充分发挥其价值与作用,落实中学教育的基本任务。
   【关键词】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反思;优化
   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素质,通过劳动提高智力,培养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思维能力,使其在劳动中增强体质,不仅是一种体验生活、融入社会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中学生劳动教育的作用
   (一)能提高中学生对劳动意义的全面认识
   发展劳教,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强化中学生的劳动教育,可使他们对劳动的意义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认识。在孩童时期,父母和老师都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是如果不实行劳动教育,就算把农民生活刻画的再困苦,学生也不会知道节俭的意义,养成了贪图享乐的习惯,就会滋生不良的社会风气。反之,如果重视劳动教育,学生就会学会劳动,养成勤劳的美德,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二)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整体提升
   要消除学生的劳累情绪,不是要消除学生的身体疲劳,而是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以使他们的思维清晰,更好地理解文化知识。通过合作与互动,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情绪得到提升。为使劳动任务尽快完成,学生还应积极开动脑筋,锻炼思维能力,在中学阶段开展劳动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新时代中学生劳动教育现状
   (一)家庭生活受没有劳动的教育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农民携子女进城打工,不管是农村中学的学生,还是城市中学的学生,他们对农业已经不熟悉,再加上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和长辈基本上都不让孩子做家务。经常听家长对孩子说:“你要好好读书,别管家务事”。本来应该由孩子们自己去做的工作,也都由家长代劳,比如剥鸡蛋壳、剥水果等等。大多数孩子不在家里劳动,所以他们没有在家接受劳动教育的可能。
   (二)学校生活受没有劳动的教育
   大多数中学劳技课程都是由专业教师主修,劳技课程应成为相应的专业课。但实际上只有遇上主管临时检查的时候,学生才知道还有劳动教育這门课程存在,这并不能发挥劳动教育的教育要求。现在,很多学校除了让学生打扫教室外,食堂、图书馆、厕所等公共区域都要花钱请人打扫。中学生劳动机会少,劳动教育几乎名存实亡。在校期间,学生过着无劳动生活,在学校接受了无劳动教育。
   三、开展中学生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认知偏差
   中学生认知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受家长、教师教育观念、社会氛围等因素影响较大。很难准确地理解劳动的价值和作用。这时没有正确的领导,劳动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态度就会被扭曲,形成错误判断。
   受传统思想的无形束缚和影响,不仅初高中生,也包括父母、老师、工作人员,对体力劳动人员的轻视,更是影响了几代学者。成长在这样一个错误的工作环境里,我们会不自觉地制造出一个错误的劳动认知,鄙视体力劳动。对劳动的认识不正确,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道德品质,降低了教学的效果。
   (二)劳动能力偏低
   劳动力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基本能力,它包括自我满足、生产劳动、工作创新和创造等能力。随着社会主义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艰辛和幸福的感受,已是不必再多说的。现在的城市初高中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甚至父母也是独生子女。两家人都很关心照顾孩子,他们自然不会经常劳动和运动,也不会从小就做家务。甚至在他们上学的时候,他们的爷爷奶奶也会带书包。如果没有一个参与劳动活动的环境,他们将无法感受到劳动的乐趣,也无法体会到辛勤劳动的成果。每个时期都必须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劳动培训不足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就业价值,也不利于就业技能的提高。缺少自信和独立的品质,会让人进入社会后很难一步一步走下去,而劳动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看到工作的价值。
   (三)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不合理
   受劳动教育的影响,学校重视知识的获取与传播;劳动训练课程仅限于教学,并不涉及教学内容的制定和培训的实施。其次,许多学校没有将劳动教育课程视为道德教育的一部分,或作为一种全面的锻炼课程,没有建立独立的劳动教育课程,降低了劳动教育课程的地位,导致成为其他课程的工具,大大削弱了劳动教育课程地位。
   现行劳动教育课程除地位低下外,还存在教育形式单一,师资力量和教材不足等问题。在“劳动教育”视角下开展初中劳动课程教育,既要培养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又要注重劳动教育的德育功能。他们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和价值观念,丰富的劳动情感,高尚的道德人格,最重要的劳动道德价值观念,,也决定了其教育形式的多样性。目前的学校教育,一般都是以打扫校园为手段,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教学,学生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个性,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各有不同的劳动特点和情感特点,趣味性强,丰富多彩,能够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需要。
   (四)劳动教育资源整合率低
   “以劳育德”教育的主体是学校教育,也离不开企业、社区和社会的支持,有限的校园面积、财力和人力资源,限制了学校自主开放场所,实践“教育道德”的能力。教育者对“劳教”的正确理解,也决定着其是否会增加劳动教育经费。教育培训的劳动力效应,迫使学校打破壁垒,走向社会,充分利用各方资源。通过访谈了解到,很少有学校会建立独立的劳动场所,而且很少为分配资源制定计划。优秀的劳动模式实践教育本身就要求劳动必须深入学生的生活,解决教育与现实脱节、学生只能说不可练的问题,充分利用凝聚社会力量的优势和地方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劳动教育的德育效果。

相关文档:
简述一种新型的机械自动泡茶杯
诸葛亮成功缘于会读书
高职高专应用文教学现状和方法探析
探析实现火力发电厂消防系统优化的措施
展望“民生工程”新目标
发电机同期并网调试经验谈
本土文化认同与回归的价值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