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章
发布时间:文理导航
  |  
字数:文理导航
  |  
阅读量:

  【摘 要】小学生阅读教学以教读为例,教师辅导下的自读为主,适度延伸和扩展,以打通课内向课外阅读的通道。构建这个阅读体系,学生自读能力的培养是关键。信息筛选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学生阅读要经历由认识到感知、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里,学生会随着对文本内容理解的加深而不断筛选、取舍和整合所需要的信息。利用信息筛选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解读文题,望题猜文,为阅读全文创设期待。浏览全文,总体把握文章要领。精研细读课文,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反复品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意。适度拓展,开阔学生视野,把阅读从课内拓展到课外的广阔空间。
   【关键词】小学生;信息筛选;阅读教学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都要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因此,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阅读。阅读是学生对文本通过视觉感知、认知理解,进而形成意象、认识事物、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心智过程。阅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本信息反复认识、甄别、筛选和重构的认知经历。阅读教学中的信息筛选法是指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对文字所承载的直观事物和隐形形象进行认知、分析、概括、判断和推理,并不断取舍与重组,再通过想象和联想整合为新形象的学习方法。
   随着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的悄然兴起,对学生阅读的范围从某一篇课文到相同或相近题材(主题)的单元组课文学习,逐渐拓展到整本教材的系统性阅读,再由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阅读的方法从同一题材单元内教读一两篇课文到辅导学生自读多篇课文,再拓展到同类型课外读物的广泛性阅读。本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每个单元尽量上好一篇教读课文,给学生提供阅读文章的示范,其余篇目的学习都是通过教师辅导下的自读来实现。下面以《海滨小城》的自学辅导为例,就如何通过逐层筛选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谈几点体会。
   一、一见钟情于文题
   文题里往往隐藏着很多信息,包含着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时首先应抓住对文题的理解,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本文阅读的兴趣。《海滨小城》是三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写景散文。课前教师板书课文题目:“海滨小城”,让学生读文题,看看题目里有哪些信息,让同桌或前后桌交流。通过短暂的读题,学生搜集到 “海滨”和“小城”这两个信息,进而质疑:什么是“海滨”?什么是“小城”? “海滨”是哪里?“小城”又是哪里的小城?学生自然会望题猜文,揣摩课文的大致内容。教师再提示学生观察课文插图。通过对文题信息和插图观察所得的反馈和交流,同学们已经对“海滨”和“小城”形成初步印象。这两个事物既各有特点,又相互关联。学生通过获取文题所承载的信息,对课文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积极阅读全文创设了期待。
   二、走马观花知大意
   指导阅读,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渐入佳境,急于求成反而容易做成“夹生饭”。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自主阅读文章时,最感兴趣的并不是认识生字、解释新词,也不是寻找修辞、语法等语言表达方面的艺术,,而是急于了解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意思。也就是说,文章传达了哪些信息。《海滨小城》的教学中,教师先安排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浏览全文,筛选主要信息,重在概要,不求精准理解。
   在粗略游览之后,学生获取的主要信息有“大海”、“沙滩”、“小城”等,也有很多同学捕捉到“海滨”、“天空”、“机帆船”、“军舰”、“渔民”、“战士”、“庭院”、“公园”、“街道”等形象。尽管捕捉到的景物形象在脑海里比较模糊,但学生对全文从总体上已经有了粗略的把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初读所获取的信息在全班作反馈、交流和讨论,让学生逐渐明确阅读的目标和要求,进而再次筛选出更需要的信息。
   对学生反馈的阅读信息,教师只作适当点拨和方法指导,不必急于总结、定性甚至告知答案。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个体阅读体验而反复筛选、重组信息来完成问题的解答。《海滨小城》中的“海滨”和“小城”两个场景,每个场景又点缀着不同的景物。这些景物都是作者按照一定的空间、时间顺序通过语言文字安排到特定的场景里。在学生对全文浏览概要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基本达成共识,形成文章框架的轮廓印象,也就对文本传输的主要信息有了大概的把握。以此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仔细阅读,进一步筛选信息,并使各种景物形象逐渐明晰起来。
   三、精研细读求甚解
   在对课文内容大致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仍然用自主阅读的方式精研细读,通过逐层筛选语言信息以准确理解文章内容,使景物形象鲜活起来。这个过程要留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更要不拘于阅读的形式,可默读,可低吟浅唱,亦可大声朗读;可自读,亦可与同桌、同伴一边阅读一边探讨式的交流。阅读时对重要信息要圈划勾点,并标记或摘录自己喜欢的或者個人认为关键性的词句。
   《海滨小城》可以分为两个板块内容,即“海滨”和“小城”。学习时,教师安排学生对课文逐个板块分层过滤式阅读。从文章的结构规律、各景物形象之间的联系、语言表达的艺术等方面根据课文阅读要求和提示来筛选出需要的信息,逐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对“海滨”进行了描写。这个板块的阅读,学生捕捉和筛选的第一层级的信息是“大海”和“沙滩”。第二层级的信息要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才能有所获取。作者构建“大海”的基本框架是:“蓝”天、“蓝”海、“海天交界的水平线”、“帆船”、“军舰”、“海鸥”、“云朵”、“渔民”、“战士”。对“沙滩”的描写中,读者会捕捉到“贝壳”,主要有“海滩上”“喧闹”的情景:“汽笛声”、“舰队”回来并“靠岸”。这些景物有远有近、有声有色、有静有动,鲜活生动、光彩艳丽,所构成的空间辽阔而空灵。学生自读时要仔细体悟,揣摩作者组织材料、安排文章结构并在布局谋篇方面的匠心所在。
   学习课文第二个板块“小城”时,让学生明确“小城”里主要有“庭院”、“公园”和“街道”这几种代表性的景物。这是第一层级的信息。“小城”的“庭院”、“公园”和“街道”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是需要学生筛选的第二层级信息。“庭院” “栽了很多树”,“有……有……还有……”,“香味”“飘得……都是”,“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通过视觉和嗅觉感知到小城的“庭院”是如此温馨!小城的“公园”更“美”!美在“绿绒大伞”一样的“榕树”,美在摆放在树下的“石凳”,美在“休息的日子”里来公园休闲娱乐的人们。小城的“街道”很独特,大多用细沙铺成。人们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感觉“软绵绵”的很舒服,看上去又“十分干净”,真是惬意啊!在反复阅读和体会中,文章的结构框架、景物布局和美妙形象已经在同学们的脑海里历历在目,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形成了共鸣:海滨小城真是美丽而整洁。

相关文档:
简述一种新型的机械自动泡茶杯
高职高专应用文教学现状和方法探析
展望“民生工程”新目标
探析实现火力发电厂消防系统优化的措施
发电机同期并网调试经验谈
本土文化认同与回归的价值思考
由纸媒到网媒:英国《独立报》的转型之路